環保PPP模式催生新增長點
2016年是“十三五”環境保護的頂層設計之年。“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建立環境質量目標責任制和評價考核機制,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等目標。
與此相呼應的是,環保部在上半年組建設立水、大氣、土壤三大司局,出臺“土十條”和發揮環保作用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指導意見,推廣環保項目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等。
業內分析認為,隨著水、大氣、土壤頂層設計治理計劃齊備,未來將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專項治理。而環保項目PPP模式在經濟低迷時期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方向推進環保項目PPP模式
近日,環境保護部規劃財務司投資處副處長杜會杰透露,我國20部委即將聯合印發第三批PPP項目組織申報通知,初步定于7月開始申報。而本次業界強烈關注的大氣、水污染治理等項目種類也將包含其中。此外,前三年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累計投入了250余億元,今年這一項目將計劃投入111億元;而對于水污染治理專項資金,去年我國形成的規模是130億元,今年將達到140億元。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環保屬性PPP項目對企業吸引力正在增加,伴隨著“水十條”、“大氣十條”及“土十條”等治理條例的陸續出臺,社會與經濟效益結合效果較好的環保類PPP項目數量還將繼續上升。
今年4月,環保部發布了《關于積極發揮環境保護作用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其中提出將積極推進PPP模式。國家將在全國范圍內組織建立環境保護PPP中央項目儲備庫,并向社會推介優質項目。中央財政專項資金、國家專項建設基金、開發性金融資金、中央撥付的各類環保資金等將優先支持環境保護PPP項目的實施。
此外,環保部要求各地結合環境質量改善目標和治理任務的需要,圍繞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區域環境綜合整治等,建立重點推介項目庫,上報一批、實施一批、儲備一批。同時,會同有關部門建立PPP項目綠色通道、部門聯批聯審一站式服務,制定支持性政策措施,確保高質量PPP項目的順利實施。
對此,分析研報指出,大氣、污水等污染治理項目具有公益屬性明確、罰款及補貼標準清晰、建設程度迫切等特點。隨著我國環境管理制度的日益完善,該類項目對于社會資本而言,盈利模式更為可靠,具有更大吸引力。同時,污染專項資金有增無減,其合理配置可與PPP項目相得益彰,加快污染治理類PPP項目落地進程,推動環保行業的發展。
業內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3月末,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入庫項目7721個,總投資8.8萬億元。其中,環保相關的PPP項目在整體庫中占有較大比重,生態環保相關PPP項目投資額超過1萬億,與環保上市公司相關的污水處理廠建設、垃圾處理廠建設、管網建設、海綿城市、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等PPP項目數量眾多。2015年開始,環保上市公司的PPP訂單數量及訂單規模明顯增加,我國環保PPP時代已經到來。
“在地方債務問題凸顯,地方財政緊張的大背景下,PPP模式開始大力推廣,引入社會資本進入環保投資領域,是激活環保投資進而拉動GDP增長的重要手段”。分析師朱純陽分析說。
制度環境污損賠償漸行漸近
6月14日,環保部例行發布了4月份和5月份全國和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及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空氣質量狀況。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司長羅毅介紹說,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總體改善。
事實上,今年3月以來,環保部不斷加大執法力度,先后掛牌督辦8起環境違法案件;約談5地市大氣污染防治不力的主要負責人;同時還對江西省新余水質鎘超標等事件展開調查。
業內專家表示,近兩年頻發的危險廢物非法傾倒和掩埋事故已成為突發環境事件的重要誘因。
環保部固廢與化學品管理中心何藝博士分析指出,根據統計數據,我國危險廢物產生量從2000年的830萬噸增長到2014年的3634萬噸,年均增長率達11.1%。而據專家研究估算,我國每年危險廢物產生量超過1億噸,約有7000萬噸的廢物尚未納入環保部門的統計范圍之內,大量環境風險處于不可控狀態。
何藝說,目前我國每年有超過一半以上的危險廢物是由其產生單位自行簡易利用處置,潛在環境風險高。
不過,環保部相關負責人明確指出,與之相對應的環境污染損害賠償制度正在建立和完善。
據了解,2015年底中辦、國辦印發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方案》明確提出到2018年要在全國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業內專家認為,隨著環境污染損害賠償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企業違法成本將大大提高。
近期,多個地方亦加快危廢處置的整頓工作。其中,上海市召開“危險廢物處置設施建設研討會”,探討當前危廢處置缺口及處置設施建設等問題。山東省成為繼北京、上海、江蘇、安徽等省市之后全國第11個試點開征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污費的省份。
機構針對性組建設立三大司局
今年3月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切實落實地方政府環境責任,開展環保督察巡視,建立環境質量目標責任制和評價考核機制。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探索建立跨地區環保機構,推行全流域、跨區域聯防聯控和城鄉協同治理模式。
同時,還要求推進多污染物綜合防治和統一監管,建立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業排放許可制,實行排污許可“一證式”管理。建立健全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嚴格環保執法,開展跨區域聯合執法,強化執法監督和責任追究;建立企業環境信用記錄和違法排污黑名單制度,強化企業污染物排放自行監測和環境信息公開,暢通公眾參與渠道,完善環境公益訴訟制度;實行領導干部環境保護責任離任審計。
針對環境監管執法機制方面的完善工作,環保部在4月份出臺的針對發揮環保作用促進供給側改革的“指導意見”中還提出,全面推行“雙隨機”制度。將對企業的日常監管執法,采取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方式開展。市、縣兩級環保部門要在建立完善監管企業信息庫基礎上,確定抽查比例和頻次。
6月13日,環保部通報水、大氣、土壤三個環境管理司組建情況。今年3月份,環保部按照環境要素重新組建設立了水環境管理司、大氣環境管理司、土壤環境管理司,不再保留此前的污染防治司、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司。新設立的三司將主要圍繞環境質量改善的總目標,以水、大氣、土壤三個有明確質量要求的環境介質管理為核心業務,理順內部職責和業務關系。
業內分析指出,環保部設立三大司局,加之近期出臺的“土十條”,大氣、水、土壤頂層設計治理計劃已經齊備。水、大氣、土壤三司的設立表明環境治理由之前的總量控制轉變為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環保部未來工作將圍繞大氣、水、土壤環境質量的改善,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專項治理。
原標題:環保PPP模式催生新增長點 環境污損的賠償漸行漸近